最新消息

敏盛CEO「狂買公司」、10年造出盛弘健康生態系!他為何說:開放合作是中型業者「宿命」?


「你知道新成立的籃球聯盟P.League+嗎?我是其中一支新球隊桃園領航猿的大股東,投資了20%股權。」敏盛集團執行長楊弘仁指著書架上的簽名球說:「原因很簡單,他們引進了『最新』的運動行銷方式,而台灣需要更多創新。」

如同P.League+以全主客場制、屬地球隊設計,搭配大量網路社群行銷,顛覆台灣籃球聯盟經營方式;敏盛集團同樣是台灣資本市場「最獨特」的醫療存在。

而這個台灣第一個醫療健康生態系的養成之路,得從10年前說起。

2011年,敏盛集團以VIE結構(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 ,可變利益實體)將敏盛醫院「包裹」在內,打破台灣法規不允許醫院上市的限制,透過「盛弘醫藥」名義正式上櫃掛牌,首開先例。

「在台灣經營一家醫院,平均要5年才能損益兩平,我爸爸(楊敏盛)花了20年,才在桃園建立4間分院。但美國最大的醫療體系15年就能開出330間分院,不靠資本市場的力量,要怎麼辦到?」楊弘仁回憶,讓醫院上市的構想源於他在台大醫學院、哈佛大學公衛研究所畢業後,在美國第2大連鎖醫院的任職經驗。

盛弘上櫃後,他原先想仿效美式做法,以併購形式快速規模化,卻遇到醫院缺乏進退場機制、主客觀不願被併購等問題,最後只好先從醫院垂直上游出發,試圖擴大原有的轉投資公司瑪科隆業務,從學名藥生產延伸至藥品通路銷售、疫苗經銷權。

直到2015年,楊弘仁受邀至史丹佛大學擔任訪問學者,才迎來敏盛集團改變的真正契機。那一年,他在矽谷看見新經濟、新創的蓬勃發展,迫不及待想將概念帶回台灣嘗試。

2016年回台第一件事,便是投入整併。敏盛集團快速投資醫療資訊系統商(HIS)「方鼎資訊」,隔年再設立藥品批發採購網「盛雲電商」,2018、19年更連續出手併購「躍獅藥局」、「哈佛健診」兩大品牌。

如今,在敏盛旗下,不但有醫院、連鎖藥局、健檢、基因檢測、學名藥/藥品銷售等業務,甚至還有B2B藥品批發電商、長照媒合平台,與專門負責數據整合、導入新創技術的數位轉型公司。2020年,集團合併營收突破60億元。

「我的最終理想是,打造去中心化的醫療健康生態系,彼此互相依存,達到生物學的平衡概念,不是只靠幾項業務而已。」楊弘仁指出。

打造「健康pay」,用全數據圈住會員

楊弘仁認為,組成生態系的第一個好處,是增加各項服務的競爭力。「我們的藥局數目可能只排第三大,但是你知道它背後有醫療體系資源,信任度就會增加。同樣到健診中心也是,彼此會加持。」

但他也知道,這樣做還不夠,「你可能會想,這樣包山包海的就有用嗎?」

考量到這些醫療業務服務的都是同一群人,像是檢查後發現身體指數不對,會到醫院進行追蹤;看完醫生後,到藥局拿處方箋。因此,敏盛計畫仿效亞馬遜(Amazon)的Prime會員機制,透過自有支付「健康pay」,讓民眾至醫院、健檢、藥局時,都享有折扣、點數回饋,最快今年下半年就會上線。另外,也考慮推出「分級回饋」制度。

「我們必須追求全數據,了解這群人,才有機會讓服務更有價值。」盛弘醫藥副總經理何偉光說。 目前,盛弘正與資策會展開沙盒試驗,追蹤200人在健診、看診、與吃保健食品後,不同階段的生理數據變化,讓集團內的服務合作更加「精準」。

同時間,他們也透過旗下「精準健康公司」,預計搜集2萬例基因檢測數據(至今已累積1萬例資料),目標2022年完成結果分析。「簡單說,未來會推動把基因檢測放進健診裡,告訴你之後要強化檢查哪些身體部位,做到個人化預測。」

這也是盛弘今年初與富邦旗下健診公司換股的背後原因,看中富邦集團內的大批保險客戶,未來有潛力成為健康檢查客群。

 

「我更期待的是跟電子5哥合作!讓生態系跨出去。」楊弘仁解釋,電子業這幾年積極發展智慧醫療,尋找合作的對象都是大型教學醫院,但推展效率不見得比找敏盛這種中型醫院好。過去,他們成功協助華廣、明達醫學等公司做臨床,透過半開放式的生態系環境,提供新創測試服務;下一步,還會推動加速器。

他笑說,走向開放合作是中型業者的「宿命」,畢竟資源沒有大醫院多,這樣做的好處是能更快打開視野,帶動企業內部質變。


◎文章出處:數位時代 https://www.bnext.com.tw/article/62585/share-hope-ecosystem